时至五月中下旬,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此时按板块整理知识体系、分类逐项组织高考复习,当是比较有实效的复习策略。
1、语文
就语文“阅读”板块的复习备考而言,建议考生要结合语文高考特点与自己的实际,按文体分类,有条不紊组织推进个人语文“阅读”部分的复习计划,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高考阅读文本选配的框架结构,有意识熟悉各板块的不同文体近三年高考阅读部分各版块(默写除外)的选文类型
二、明确各文体考点范围,全面复习相关基础知识
做各文体语段练习时,要建立考点意识,面对一道道考题能迅速、明确地判定这些题目所对应的考点内容。不同的语体文各有具体考点,复习时要按文体分类整理各语体文基本常识。
1、现代文(一)的基本考点
现代文(一)选文类型都是非文学类的实用文体,它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口语语体(如访谈、演讲)。建议选读一些社科类专题学术论文、地理文化介绍、科技说明文、专题访谈、演讲辞等文章,熟悉这些文体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等。
非文学类语体文涉及的基本考点内容如下:
词语语境含义理解段意(观点、要点)概括文本信息把握(即信息筛选与整合。如:推介词;广播稿)
文章逻辑结构分析(段落关系、材料作用)
手法表达效果分析(如:十种说明方法、五大论证方法)
拓展运用(续写、仿写、缩写、描写、评述……)
文体语言要求或效果(如平实与生动说明;议论文常用感叹句、反问句突出感情倾向性或加强鼓动效果)特别提醒注意口语语体特点(即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口语化、鼓动性、针对性
2、现代文(二)的基本考点
现代文(二)属于文学类选文,可以选取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
涉及的考点如下:
修辞效果(12种修辞)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选材用意(结构作用与表意作用)表现手法赏析(要归类复习不同文学体裁特有的表现手法,如:留白、虚实、对比、抑扬、衬托、联想、象征、悬念、伏笔……)
文学常识(中外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等,如:叙述、抒情、描写、视角、线索、结构、风格、意象、意境……)
经典文化常识语言品味鉴赏(词语、句子含义、蕴含的思想感情、潜台词言外意等)主旨、内容概括思想感情评价
3、古代诗词赏析基本考点:
体裁与题材分类、诗人字号流派作品风格、诗词格律常识、写景角度、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意象、情境)、诗眼赏析、思想感情评价等。
4、文言文(一)史传文学基本考点
侧重考察文言文基础知识(常见实词解释(通假字、古今词、多义词、活用)、常见虚词用法、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史传文学常识、故事情节、描写方法、人物形象概括与评价、史实材料写作意图理解等。文言文是基本功,建议每天要用白话直接通篇认读一则史传文段,强化语感。
5、文言文(二)基本考点
文言文(二)选文属于文言小品类,常见有“记”(志)、“说”、“序”、“论”、“疏”、“书”、“赋”等文体,要了解这些文体的基本常识,每类选读一些文段,以熟悉文体。特别是古代史论、文论、诗论等文体比较难懂,需要多读一些语段,培养良好的阅读心态。
文言文(二)侧重考察内涵把握与艺术欣赏:内容概括、句意理解、观点分析评价、各文言小品常识、写作方法赏析等。
三、熟练运用阅读的基本解题方法阅读解题时,知人论世、分而析之、信息范围、文本说话、要点意识,都是很有效的阅读解题方法,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漏读、误读信息,提高文本阅读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深刻性。
2、数学
一、认真审题
审题的目的是准确理解题意。认真审题至少有3层意思:
一是防止受到熟悉题目影响“无意中”看错题,比如有这样的一道题:“圆锥轴截面的顶角是 120度,腰长是12,则过圆锥顶点的最大截面面积为。”一次考试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误答为轴截面面积。这是受“当轴截面的顶角为锐角或直角时,轴截面面积最大”的影响所致,而当轴截面的顶角为钝角时,应该是两条母线垂直时截面面积最大。考试时由于紧张,又是一个简单问题,没来得及多想,就把答案填上。
二是对文字较长或符号较多或较新的题目,理解难度较大,有时要读两遍甚至数遍才能理解,要有耐心,经验表明,较长的题目往往不难,这不仅考查数学知识,也考查心理素质。
三是遇到难题做不下去,要回头仔细审题,看看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到(尤其是题目中括号内的条件不可忽视)或没有充分使用(有些条件在解题过程中不止使用一次)。
二、几点考试技巧
先易后难,合理放弃。高考肯定会有难题,只不过难题出现的位置会因人而异,只要不是解答题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都存在“先易后难,合理放弃”的问题。请考生记住这样一个道理:高考就是让你把会做的题目做出了,不会做的题目,不要恋战,尤其是在考试开始一段时间内。
有了想法写出来。解答题阅卷是“踩得分点”的,如果书写不规范(如没有过程或跳步严重或分类讨论最后不总结),虽然答案对了,但你没“踩到得分点”,仍会被扣分。对拿不准的问题,可采取“先瞒天过海,后亡羊补牢”的策略(比如通过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合情推理等先得到结论再解答),有想法就写上,在没有把握时不要轻易划掉,若踩到得分点,就可得点分,错了也不会扣分。如果前面的小题不会证明,而后面题目要用到前面小题的结论,这时尽管放心使用,照样会得本小题的分数。要尽可能少丢每一分,尽可能多得每一分。
考试开始的前几分钟不要急躁。一般认为前面的客观题比较简单,急于做完留出时间做后面的解答题,结果忙中出错,尤其在前5小题是最容易犯此类错误的,而且检查时也不会特别注意这几小题。另外,有些同学会浏览一下试卷,看到后面有些解答题不是一眼就能有思路,顿时心情感到很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暂时遗忘,熟悉的知识一时想不起来,或把简单的计算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算错(平时有这种现象的同学一定注意改正)。
也要防止有些同学过于“放松”,没有一点紧张感,因为保持适度紧张有利于高效思维,使运算高效有序。
三、查漏补缺
以下几个方面要引起重视:
一是对易错的地方要理清
比如,数列的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an=Sn-Sn-1,其中n要大于或等于2,n=1时不一定成立;又如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公比q是不等于1的,若公比等于1就是常数列,解题时遇有字母就要按此标准分类讨论。 三角公式是否记住,所谓记住不仅是从公式的左边到右边,还有能从右边到左边(逆用公式),有时还要记住公式的变形(举一反三)。有些同学平常做题看公式,考试前把不记得的公式默写在草稿纸上,这种方法对公式的简单要有或许还可以,如果遇到需要使用变形的式子就困难了。
二是关注一些较“冷”的知识点
上海二期课改后,教材中新增内容每年都考到一些,比如,框图、行列式(矩阵)、理科统计中的方差、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文科的线性规划、三视图等,这些知识不难,但平常用的不多,容易遗忘,得分容易丢分也容易。立体几何解答题理科同学都不约而同想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果是旋转体则不一定能建系,这些在考前都要考虑到。
三是弥补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数学有多个分支,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部分同学对某些分支学得不好,平常对此心有余悸,一旦考场遇到极易丢分。现在要抽出一点时间专攻这些问题,建议把自己最容易做错的一些题目相对集中起来,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掌握一类问题的解法。
四是适当记住一些常用结论和常用方法
有些结论书上没有,但由书上结论很容易推出来,可以称之为书中定理或定义的“最近推论”,这些结论在平时经常用到,而且往往会使解答变得很简单,尤其是客观题。
3、政治
夯实基础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是高校甄选人才的最主要方式,这就决定了政治高考试题具有选拔性的特点,无论是考查的内容及其所占比例、测量目标及其占比、试卷结构,还是试题的立意、设问角度、能力要求,或是评价标准等都具有相当的要求和难度。
政治试卷考查的知识内容包括高中阶段所学的全部内容,测量目标中高端能力要求即分析说明、综合运用和评价的大分值试题占总分的40%。而侧重分析和评价能力要求的达成,是以学科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基础的。因此,扎实的学科知识基本功,夯实政治理论基础,是应对政治高考的前提和基础,必不可掉以轻心。要夯实学科理论基础,从宏观上看,必须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架构和知识体系,或从某一知识内容出发,将分散、零碎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要求建构起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思维模型。从微观上看,必须弄清每一考点内容的来龙去脉,即掌握每一知识考点的“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
明确规范
规范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明确政治高考的各项“游戏规则”,是准确而有效的达成考试要求的重要环节。政治高考规范主要包括:考试方法和试卷总分、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及其占总分比例、测量目标及其占总分比例、试卷结构、评价标准、学科术语和答案组织格式等多项规范和要求。因此,明确并掌握高考各种规范,特别是掌握各类主观性试题解答格式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对提高复习对针对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
关注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最大特色。高考政治试卷不回避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重大时事热点。试题以热点问题为切口,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理解、分析说明、综合运用和评价能力等。故必须关注近期社会热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中国共产党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两会”与政府工作报告、“嫦娥三号”与探月工程、东海防空设别区的划设与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上海)自贸区与对外开放、亚信峰会与中国周边外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城镇化建设与扩大内需等等重大的时政热点、经济热点、科技热点和社会热点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如,新中国首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底召开。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1)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视角,简要回答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原因。
答案示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相对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意义所在。
(2)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着发展水平总体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支撑不强等问题,请选择一角度,就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简要方案。
答案示例:结合地区优势,建立特色鲜明的地区产业,以增强产业支撑作用。如,发挥地区的产业优势,选择和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环保型的绿色产业,同时搞好城镇化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发展能够为城镇居民提高优质服务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性产业,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推荐阅读:
扫描美考网微信二维码(www_mkao_cn),可查询最新的艺考动态。
首页 | 院校库 | 官微入口 | 报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