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专业视成绩而定
热线声音:考生张定一打来电话,称一流大学的一流专业肯定“挤破头”,填报志愿时选好的学校,可能要舍弃好专业;选择好的专业,则意味着在学校的选择上要退而求其次。这时该如何抉择?
专家观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考生成绩很好,在选择院校和追求专业方面就可以比普通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兼顾权。成绩优异的学生首先要做出一个判断,是大学的名气对自己的意义更大,还是学什么专业对未来发展更重要。毕竟名校对未来的就业、读硕博等都有长远的影响。而对于另一些分数不是太高的考生来说,应该在专业方面下点工夫。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即便综合实力不是很强的学校也有很好的专业。比如西安交大的管理系就比清华大学的管理系还要有名气。而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如果对某个专业情有独钟就应该降低院校层次的要求。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去判断,不要只盯着某院校某专业不放,找到最佳结合点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家长切勿越俎代庖
热线声音:考生瑶瑶打来电话反映,从考试结束到现在,她和父母之间的“暗战”从未停歇。基于就业的考虑,父母要求她读中文或英语等专业,而她自己对广告学很感兴趣。没能达成统一意见,她和父母就这样一直僵持着。
专家观点:大多数考生在备考阶段全身心投入学习,对各个大学目前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信息根本无暇顾及,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没有一个明确目标。因此,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自己填不好志愿,干脆就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方面越俎代庖。
毋庸置疑,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志愿很有必要,但如果忽视孩子的主体作用,大包大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制孩子做出某种选择,就难免出现偏差。有的考生迫于家长或就业的压力,选择了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专业,在整个大学阶段都不适应,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中途辍学,结果得不偿失。建议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应在尊重孩子自身意愿的基础上给出指导性建议,使之心悦诚服并最终达成一致。
选热门不如选师资
热线声音:张先生一心想要孩子读一个热门专业,他想了解目前哪些专业最热门。
专家观点:盲目挤热门对考生长远的发展很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录取分数高、竞争激烈,一旦选择失误,就有可能被退档。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 其次,热门专业并非一成不变。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专业的“热”与“冷”总是相对的,一段时期的“热”可能会带来另一段时期的“冷”,现在看来是“冷门专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过几年也许变成了“热门专业”;再次,热门专业并非都适合考生的发展。考生的个性差异、兴趣潜能是有区别的,如法学、金融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热门专业,有的人适合学,有的人则不适合。因此建议考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目前的“冷”与“热”,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如果考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熟悉,尤其是一些高校的新增专业和特色专业,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有关专业人士,分析其将来的需求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发展前途等,若都符合条件,可考虑填报;最后要特别提醒考生,如果要学到真本事,就应注重选择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或专业。
相关链接
教育部公布“红黄牌”专业
红牌专业:指那些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这些专业有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其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已经连续两年被挂红牌。
黄牌专业:指失业量大、就业率低、薪资低等问题较红牌专业稍好的专业。他们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兴趣第一兼顾就业
热线声音:考生杨立咨询,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目前的就业率很低,能否坚持自己的意愿,报考这个专业呢?
专家观点:由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09级大学新生志愿填报及满意度分析”调查报告显示,2009级大学新生中,37%的同学最终就读的大学不是高考第一志愿,42%的就读专业不是第一志愿,2009级新生对就读大学的满意度仅为35%,对专业的满意度为44%。
尽管很多人当初选择专业的原因是出于“兴趣爱好”,但依然有近六成的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到不满。所以,考生应明白一个道理,职业兴趣不等于休闲兴趣。职业兴趣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而休闲兴趣往往不具备持久性,与职业发展未必相关,如爱看动画片并不意味着能成为动画专业人才。因此建议考生结合自身能力、特点、个性,从适合的职业范围中了解相关职业的真实情况,包括职业内容、工作价值满足、工作环境等,明确一定的职业目标;再去了解该职业对应的专业及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的就业情况、报考分数等,进行理性判断。
考生被录取后,对专业不满意怎么办?
据了解,许多高校在新生进校后都有再次的选拔考试,给新生提供了改变专业的机会;其次还有比较宽松的转专业管理办法:低年级本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后,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专业学习;再者,高校部分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一部分可以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可以选择跨学科或学科方向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院校已经建立起了规范的转专业机制,具体考核要求一般是看大一的成绩和表现。尽管如此,还是建议考生不可因为能转专业而不重视高考填报专业志愿,因为各高校调换专业未知因素很多,最好是在刚入学时就确定理想的专业,一步到位。
不能太看重地域因素
热线声音:王女士打来电话,称儿子估了586分,但在选择学校时将目标全部锁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儿子表示,自己宁愿报考大城市的一般院校,也不愿上小城市的名校。
专家观点:根据往年经验,我市一本线以上的考生,往往倾向于报考北京、上海、湖北、陕西、广东等省份的高校。考生能到经济相对发达、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求学深造无可厚非,但这些地区的院校同时也要求考生的成绩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因为往年的录取事实已经一再证明:地域优势明显的院校录取分数往往会很高。
因此建议考分优势不大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巧用地域因素,同样考分的情况下,沿海及一些大城市的院校可能录取无望,但报考二类城市的高校却能避免“扎堆”,而且被自己理想专业录取的可能性还很大。事实上各地都不乏“985”、“211”工程和部属重点高校,大家应根据大学的实力来选择。若学校的综合实力强,照样能在那里学到很多的知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页 | 院校库 | 官微入口 | 报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