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他人代填尝苦果
今年高考,黄冈的小杨同学考了一个原本不错的成绩,理科551分,但由于他请人在网上代填志愿,却得到一个“空志愿”,最终选择了复读,这枚苦果他不得不吞下。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录取后,本以为被高校录取了的小杨第一次查询了自己的录取状态,发现居然还是“自由可投”,状态旁并没有附任何退档原因,这说明他从第一批录取开始到现在,档案一直就没被投出去过。几经周折,小杨得知自己“空志愿”的残酷现实。
“我明明让表哥帮着填的啊!”小杨告诉记者,表哥是家族中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在有着光鲜体面的工作,和他跟亲兄弟一样。高考结束后,小杨就返回农村家中,成绩出来后,他便央求表哥代劳填报。
最近,兄弟俩专程来了一次武汉进行咨询,在得知小杨的志愿为空志愿时,其表哥也傻了——他表示明明填报了,压根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而此时,小杨已经错过了二本、三本院校的3次征集志愿。招办工作人员劝说小杨按时填报第四批高职高专(一)院校的征集志愿,而此时心灰的小杨已经决定回家复读了。
感言:今年我省51.95万考生志愿填报全部在网上进行,这也是我省首次全面实行网上志愿填报,显然还是有部分考生不太适应。今年两次填报志愿前,省招办都一再发布通知强调:在网上填报志愿后要注意保存信息、重新检查和安全退出;考生不要将自己的密码告诉他人,更不要请他人代填代改志愿;因考生本人保管密码不妥、不按程序和规定操作、委托他人代填代改造成志愿信息错误、遗漏或被他人修改的,由考生本人承担后果。
然而,可惜的是,部分考生和家长并没有在意这些提醒,于是酿成大错。来年,省招办、高中学校能否再想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重视、有效地填报网上志愿?毕竟,对于考生来说,“空志愿”的痛太深刻了。
志愿误区致上线落榜
每年高考,都有一批考生因为填报志愿时蹈入“误区”,而出现了上线落榜的现象,今年这一情况似乎更多了。
案例1:“恋近”情结
湖大附中的小曾今年高考文科考了509分,超过二本(一)批次线18分,她对这个成绩还算满意。志愿投档时,因“恋近”情结,却让她上线落榜。
在填报二本(一)志愿时,小曾填报了两所武汉市的高校。结果第一志愿湖北工业大学投档线为512分,她的分数未到,档案没有投出;第二志愿中湖北经济学院一志愿投档线为510分,但由于该校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小曾的档案还是没有投到湖北经济学院。
在征集志愿中,曾同学又与武汉工业学院追加的90个招生计划无缘:学校为保护高分考生追加计划,文史类511分以上的考生才能填报。几经考虑后,曾同学选择了与湖北相邻省份的4所院校:湖南农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但这一次,曾同学的“恋近”又一次害惨了她,这四所学院的投档线均高过509分,曾同学落榜了,被二本(二)的一所院校录取。
“我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爸妈,上大学也不想离开他们;爸妈也不希望我离他们太远。”采访时,曾同学低垂着头说。
其实这种“恋近”情结,在今年的高招录取中颇有市场:各批次院校中,但凡地处武汉市的高校,第一志愿投档线高居不下。在征集志愿的院校中,武汉市的高校并不多见,我省考生的这种“恋近”情结,使得省内院校的竞争越发激烈。
案例2:
农林、师范、中医不受待见
今年的高招录取中,从第一批至第四批高职高专(一)院校征集志愿的投档线,很少有“踩线”投档的:因为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人数众多,水涨船高。
各批次生源不足的院校,多为中西部地区院校,其中又以医学、农业及师范类院校居多。我省志愿填报专家张才生分析说,高考生填报志愿仍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对农林类、师范类、中医院校仍存在偏见,不愿填报,殊不知这类院校在第一志愿投档时,多半是“踩线”投档,或是紧贴着批次线投档,这类院校应被看作是批次内“保底”的院校,但不少在批次线上并不占优的考生并没有意识到。考生在志愿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少偏见,这使得不少考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了一次次机会。
在省招办公布的各批次院校征集志愿投档分数线中,绝大多数院校的征集志愿投档线均高过院校第一志愿投档线,如一本24所院校征集志愿线均高过批次线;在第二批本科(一)院校中,81所征集志愿的院校,仅12所院校“踩线”投档;三本征集志愿,也是我省最后读本科的机会,也变得格外俏,40所院校的投档线均“走高”,无一例外地大幅度地超过了三本批次线,部分逼近或超出二本(二)批次投档线,417个最后读本科的机会炙手可热。
“空志愿”令人惋惜
案例2:
忘了最后确认保存
高招提前批次的录取快要结束时,按理应该被录取的艺术类考生小玲(化名),却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被录取,小玲再也坐不住了,她和父亲来到省招办现场咨询点。咨询的结果令他们不曾想到:小玲的高考志愿是空白的,上面没有填报任何学校!
小玲是武汉第68中的一名艺术考生,今年高考,她考出了367分,加上242分的美术联考成绩,她的分数远远超过此前填报的华中农业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
小玲回忆说,当时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她按照要求先填写了志愿草表,随后才上机操作,整个填报过程由她一人在家里独立完成。“难道是我在填报结束后,没按照要求进行确认保存?”对于这一残酷的结果,小玲被告知,她还有一个补救机会,就是之后的征集志愿。尽管如此,小玲仍然很沮丧:“一旦参加补录,不仅上不了心仪的学校,还有可能没被录取。”
案例3:
志愿未填满遗憾落榜
今年的高招录取中,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都会有部分生源不足院校公开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填报也全部采取网上志愿征集,达到了批次线却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8个院校志愿,但不少考生由于没填满8个志愿,人为地减少了被录取机会。
此外,与往年一样,今年还有一些考生错过了征集志愿的时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到自身条件和特殊要求,如填报了照顾批次内相对高分考生的院校志愿,由于分数没达到而沦为无效志愿,最终导致上线落榜。
感言:志愿填报是一个老话题了。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大量的专家为考生填报志愿支招,都会“声嘶力竭”地提醒:填报志愿时不能只盯着本地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不能只盯着热门院校和专业……可是,每一年,这样的填报“误区”比比皆是。今年,湖北考生的“恋家”情结更加突出了,考生们普遍对省内高校情有独钟,也自然导致了不少考生上线落榜的“悲剧”。
首页 | 院校库 | 官微入口 | 报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