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山东轻工业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山东轻工业学院现有普通教育在校生16000余人,成人教育在读生3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1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山东轻工业学院现设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轻化与环境工程、经济管理、艺术设计、食品与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数理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以及金融职业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现设40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6大学科门类。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条件,现有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材料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设计艺术学、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个硕士点。2005年,我校又成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学校现有制浆造纸工程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师和语音室,40多个教学实验室(中心),仪器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图书馆藏书135万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可提供数据库检索、CERNET和INTERNET检索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1年10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的“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评估。
学校坚持以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十分重视科研和学术交流并积极服务于社会。学校每年有数10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部分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奖励40余项,发表论文被SCI、EI、ISTP等三大索引收录200余篇。学校还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应用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现正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任务,年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杜门斯啤酒学院、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英国丹迪大学、芬兰埃伯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和研究所在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不断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和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芬兰、新加坡等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以及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并成功举办了国际造纸研讨会、国际啤酒研讨会、亚洲皮革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此外,学校还不定期选送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
学校一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每年一届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创建优良学风班活动、社团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并配有电话等设施。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000年5月,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的“文明校园建设评估”。
山东轻工业学院已经培养出数万名毕业生,为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山东轻工业昂首走在全国同行业最前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山东轻工业学院正在大力推进改革和发展进程,积极加快新校区建设,一个占地面积2070亩,集智能化、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于一体的新校区正在济南长清大学园区建设中,2005年入住学生10000人。山东轻工业学院力争将新校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和谐舒适、在校生规模30000人的现代化开放式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学校中长期规划,山东轻工业学院正朝着建设成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目标坚实地挺进。
二、研究生教育概览
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开始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研究生工作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目前10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为: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食品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艺术学和应用化学,其中,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和设计艺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导师67名,在校生249人。
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成为新增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从而实现了我校专业学位教育方面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获准招生的领域为轻工技术与工程,覆盖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和皮革化学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我校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一所招收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单位。
我校一贯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保证培养质量的措施:从命题、考试、复试、录取等工作,到课程学习、中期筛选、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学位授予等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规范的管理。此外,学校鼓励并要求研究生更多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讲座、工艺实习及其他社会活动,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近3年来,有4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
到目前为止,毕业研究生在校期间生均发表科研论文4篇以上,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首届毕业生有一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毕业生中50%以上考取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就业率100%。
按照第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学校将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到2008年,研究生数量将发展到600人左右,硕士点数量达到20个以上,并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三、2006年研究生招生有关问题说明
(一)、招生规模
我校2006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8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二)、报名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需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且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报名考试
凡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条件、符合我校各专业特别要求、身体健康的考生均可报考我校研究生。2005年10月份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url]http://www.chinayz.com.cn[/url])进行网上报名,11月初考生持网报时打印的清单、身份证、学生证(应届生)、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往届生)到考生网报时所选定考点交费、照像、确认网报信息。2006年1月中下旬初试。考生在报名时应写明所选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否则,由我校指定考试科目。
(四)、跨学科专业报考
本科毕业生可以跨专业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五)、同等学力人员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是指大专毕业2年或2年以上,并通过6门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考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初试通过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课程。
(六)、初试成绩公布
国家统一阅卷后,初试成绩将在我校校园网上公布,考生届时可在网上查询各科成绩。我们不再发送考生成绩通知单,需要者(如调剂考生)可在查询成绩时直接打印出来,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盖章确认。
(七)、复试录取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复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复试,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专业综合笔试、面试(含外语口语)等。
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前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见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加试科目不合格,不得参加复试。
复试成绩具有否决权。体检合格后,按总成绩排序择优录取。复试人员名单和拟录取人员名单均在校园网上公布。
复试结束后,外校、外地和往届考生直接领取人事档案调档函,到本人档案所在单位办理调档手续。调档的目的是政审,政审合格者发放录取通知书,不合格者不发录取通知书,档案退回原单位。
6月初发放录取通知书。
(八)、其他问题
1、各专业招生人数
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的各专业招生人数是预计人数,具体人数视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而定,在录取过程中还要根据各专业报名和考试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2、体检
通过初试的考生在复试时需要体检,体检工作由校医院负责,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凡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关于户口和人事档案问题
复试结束后,即调人事档案进行政审,政审合格者发录取通知书,不合格者档案退回原单位。新生入学时,凭录取通知书将户口(考生可自行决定是否转入)、组织等关系转入我校。
4、命题
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一、二)试卷由全国统一命题,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其它考试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
5、选导师问题
研究生在入学后选导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考生在报名时可不填指导教师。
6、我校研究生招生优惠政策: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可以优先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研究生。
(九)、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431
联系部门:山东轻工业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999号
联系人:高文红
电话:0531-88619835
传真:0531-88619835
邮编:250100
E-mail: [email]yjsc@sdili.edu.cn[/email]
首页 | 院校库 | 官微入口 | 报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