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大步2004年考研政策大调整
2012-07-11 来源: 浏览:0
从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从2002年起,研究生报考的热度持续升温,每年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都是以20%以上的速度猛增。从1978年至2001年二十余年间,全国累计招收研究生107.37万余人,其中硕士生90.01万人,而到2003年,全国仅硕士生就计划招收27万人,研究生的报考和录取比例也已经低于高考录取比例的3∶1。与考生居高不下的热情相比,考研政策也在这三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2年:手续简化年龄放宽
从2002年起,教育部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政策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从报名手续、考试内容到招生方式,共发生了五大变化:
1、简化报名手续。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再要求考生在现场报名时出具所在单位的介绍信,只凭学生证、身份证即可报名,但是在填写考生报名登记表时仍需要考生档案所在单位签字同意并盖章。
2、放宽报考年龄限制。报考硕士研究生,国家计划内招生年龄要求在40岁以下,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年龄不限。报考博士研究生,国家计划内招生年龄要求在45岁以下,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年龄不限,这一规定和以前相比有所放宽。
3、MBA招生院校增加到62所。MBA的报考人数逐年猛增,很多学校受教育资源所限已经不可能再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了,2002年又有8所学校获得MBA招生资格。
4、非医学专业本科生也可攻读中医学研究生。这些中医学研究生入学后都接受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同时实施中期筛选制度。
5、外语增加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从200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起,在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非外语专业)原有的笔试中,增加听说能力的测试,英、日、俄语的听力测试安排在初试中,其他外语语种的初试内容暂不变,由招生单位对符合复试要求的考生在复试时进行听力测试。口语测试统一安排在复试中进行。
2003年:考试改革招生自主
与2002年的政策调整相比,2003年考研政策的改变幅度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因为它从考试科目、内容到招生方式上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这五大变化是:
1、入学考试中的初试科目由5门改为4门,保留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值各为150分,将体现招生单位特色的专业课调整到复试中进行。
2、非外语专业考生,初试中的外语科目为英语、日语、俄语的,听力测试成绩(满分值20分)要计入考生外语成绩总分;其他外语语种的,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
3、初试的政治理论不再分文、理两种试卷。
4、扩大高校在硕士生招生工作中的自主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34所高校,进行由招生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给本校的招生规模和考生成绩,自主确定报考本校的考生参加复试分数线改革试点。
5、加大差额复试的力度。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总数原则上为本校招生规模的120%左右。
2004年:体检灵活在职宽松
按照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关于做好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以及《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等文件,2004年考研政策进一步放宽,尤其是对体检标准的放宽和取消考生报名时单位要盖章同意的规定,使残疾人也有机会上硕士,同时也给数以万计的在职考生创造了更加宽松的考试环境。2004年硕士生招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变化:
1、在考生报考时不再出示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报名登记表中不再要求考生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产生问题由其双方依法自行处理。
2、将体检标准由统一指令性要求改为招生单位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本单位体检要求,并明确要求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3、从2004年起,教育部对参加统一入学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与非应届毕业生制定同样的进入复试最低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科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对应届毕业生与非应届毕业生复试分数线是否有所差别。
4、强调拓宽学科基础,大力推进专业基础考试科目按一级学科命题,考试内容应更加突出能力立意,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加快考务工作信息化,在部分招生单位进行网上报名工作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