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考网

不出国也可以培养国际化人才
2011-11-25 来源:  浏览:0
最近几年,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美国国际学生中最大的群体。据估计,这个数字在近几年会翻倍,尤其是高中与本科年龄段的学生数目会急剧增加。政府与社会可能认为现在的留学热是为中国经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好机会,但真的是这样吗?

  越来越多的中国有钱人开始把国外大学文凭与名牌汽车、豪华住宅等同,看作是一种必须的奢侈品,留学似乎变成了一种社会跟风现象。

相关资料:俄罗斯留学 中国艺术留学网 艺术院校招生 留学预科


  很多人虽然打算到另一个教育体系中去读书,却没有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把申请国外大学的过程也等同于应付考试,即“SAT+TOEFL+AP=‘美国高考’”。准备高考的学生在背书、做高考题,而准备出国的学生在背单词、做SAT题。为了圆美国名牌大学梦,学生走出了奥数班,走进了英文考试补习班。家里投入的资金也与日俱增:国际部的学费、美国夏令营的学费、补习班的学费、中介费、考试费……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能考入好大学而做的准备,很多人认为只要把学生送到美国的顶尖大学,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所谓的“国际化人才”。其实“国际化人才”不在于持有国外文凭,而是在于拥有人类公认的品质。这包括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同情心、可以换位思考、受到挫折不会轻易放弃等。比如,拥有适应能力就能够很快融入一种新的文化,这要比仅仅懂得语言更加重要。

  所以在理论上,中国学生其实不用出国留学也可以成为国际化人才。但是我们如果不作出努力的话,留学热不仅无法为中国培养人才,反而只会带来人才流失。其他国家如日本、德国等都可以在本土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国为什么不能呢?关键中国现在是依靠留学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本国采取行动,推动教育的改革。

  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很多新的教育尝试,如公办学校的国际部,都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但如果想把国际部办好,首先要抱着一种实验的心态,并且允许自己犯错。但大部分的公办学校都已经在传统教育理念下运行了几十年,他们的转变会有很多顾虑,而改革时新的教学理念也让很多家长和学生难以消化。

  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为例,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尽量为学生营造美国大学的学习环境。学生被赋予相对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选课并安排课余时间。学生需要拥有自我控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是当今人才必备的素质,越早掌握它,一个人的机会就越多。学校不会用严格的管理去剥夺学生们犯错误的权利,但会事先让他们了解需要承受的后果。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犯了错误之后,才会理解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并调整自己。

  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很难接受这个理念。有的家长把学校看作一个服务机构:他们付了每年8万元学费,学校就必须保证孩子考出高分,进入排名靠前的美国大学。新进来的学生对这种教育也不是很适应,在传统意义下“学习不好”的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并习惯了来自老师的压力。而“学习好”的学生则是习惯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崇拜,缺乏适应能力,缺少全面的自我认识,这导致他们的世界观很狭隘,无法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人。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在试着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得到家长的理解,学校不仅召开家长会,还每周写一封致家长信,公开学校本周的所有事项,很多学生也在开始的阶段之后越来越适应这个环境。但是,虽然国际部的学生在英文阅读、逻辑思维与自主学习等方面进步明显,学校也在不断为学生们创造新的学习机会,如去美国野外露营、去非洲做义工等,但很多家长依然很难接受这种教育理念。

  这也是一些国内公办学校不愿意有所行动的原因。为了激发这些学校的积极性,可以考虑邀请部分世界顶尖的高中进入中国开办学校。国外的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国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也就激发了国内学校对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无论具体措施如何,现在我们都要开始深入讨论新教育的尝试。如果想要自己培养国际化人才,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江学勤 作者系北大附中校长助理兼国际部主任,刘一凝、陈卓然为北大附中国际部高二学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码关注“美术生好帮手” 即刻一键查询
全国50万美术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公共微信服务平台 一键查看全国各省统考及各院校艺术专业招考信息陪你奋战艺考,助你完美收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