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考网

调查称大学生选专业很无知 42%不满意所学专业
2012-05-07 来源:  浏览:0

  留学预科网了解到自打学生进入高中,考大学就成了学生、家长、学校的首要任务。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潜能特质以及未来职业选择等却被忽视了。留学预科网获悉由于缺少对自我能力、性格取向的了解,以及如何择业的相关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成功地考入了大学,却无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定位。

  教师: 兴趣爱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考入重点大学

  在我市一所高中任教的张老师说:“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不能说唯一标准、也是重要标准的,就是分数。”张老师说,从进入高中开始,每门课程就会严格按照高考的标准来画线,即使一次期中考试,也会画线,看看有多少学生能上重点本科,有多少学生能上普通本科。“发现短腿的科目就要赶紧补上,至于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问题,我们都告诉学生,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有资格去谈这些。”

  记者先后采访了市内多所高中的教师,他们均表示,学校会注意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对于每个学生到底适合干什么,虽然在平时的接触中会有感觉,但是绝对不会告诉学生。“比如说有的学生有体育特长,学习也好。我们肯定不会鼓励这个学生去练体育而不去考大学。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被鼓励去练体育、学艺术类专业。”

  家长: 兴趣爱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个好工作

  “说实话,有时候看孩子学习这么累,也挺心疼,但是没办法,不好好学习,就不会进好的大学,学不了好的专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就业。”市民王艳玲的儿子正在读高三,她的话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王艳玲说,现在谈孩子将来做什么职业的问题还为时过早,这个一切要以高考成绩为准。“如果他的分数足够高,能去清华、北大等名校,专业就无所谓了,因为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去哪都能找到工作。但是如果成绩不够好,就一定要挑个好专业。”

  而对于自己孩子到底适合学习什么专业,王女士表示,并没有做过多地考虑。“我觉得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工作稳定的专业肯定就是适合孩子的专业。什么东西都有个适应期,孩子会慢慢适应。”

  学生: 说不清自己的爱好是什么

  “我很讨厌现在学习的压力,但是让我说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我也说不清楚。”高三学生小林(化名)说,对于将来,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好好读书,上个重点大学,最后找个好的工作。”而对于好工作的概念,小林说自己也说不清楚。

  正在读高三的学生王伦成(化名)的表述更为直接:“在当下哪件事情是和兴趣、爱好有关的?我说我不爱读书,爱玩,这行吗?肯定不行。”王伦成说,他小时候曾经学过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但是进入初中后,家长就命令他必须“忘记”这项技能。“他们说学画画的一大堆,要想真正成为名家不容易,还不如走个正路,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当个白领来得实在。”但是对于将来想要从事什么工作,王伦成表示,这不是自己想就能决定的。“要看你所读的大学够不够好,专业够不够好,我自己倒是真没有什么想法。”

  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分析师李志战: 择业思考应提早到高中阶段

  “现在大学生为什么存在就业择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分析师李志战说。

  李志战表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一个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潜能优势来确定发展方向的话,最容易成功,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对社会的贡献也最大。“因此,必须科学地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据李志战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 “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在美国,中学在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为将来选择职业打好基础。”而在中国,只有在大学毕业求职时才会进行一套个人职业素质测试,“这时候很多人已经从相关专业毕业,其可塑性已经不强。”

  而记者了解到,许多国家的职业规划都是在家长、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或专业职业规划师的帮助下完成。在美国,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到70岁,要经历30多次的心理测试,都是由专业的咨询师协助完成的。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 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据一项全国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

  “学不喜欢的专业,就像是做噩梦。”三年前,崔林(化名)曾就读于某重点大学英语系;现在,他在一所二类院校读哲学专业。但他说,他丝毫不后悔当初作出退学的决定。

  崔林的家在湖南农村。听说英语专业很热,高考后他没怎么考虑就填报了这个专业。进入大学后,崔林才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学英语,“语言交流方面很欠缺,一紧张就脸红、结巴”,而且,由于在中学一直学的是“哑巴英语”,大学里好几门专业课他也没能考及格。

  因为不擅与人交流,他显得很孤僻。就这样,崔林在大学里度过了郁闷的两年。最后,他选择了退学并重新参加了高考。虽然没能考入重点大学,但这次他很慎重地选择了哲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他在思考和写作方面的优势也慢慢体现,“这才感觉找回了自己”。

  崔林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并不少见。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许多大学生发现,当初填报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格格不入。

  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获悉,为了让大学生不受当初填报志愿专业所限,都放开了权限。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修第二甚至第三专业,只要修够一定学分,便可毕业。然而,即使放开了这种权限,不少大学生在选修专业时,依然缺少对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的考虑,还是奔着“收入高、前途好”的方向而去。

扫码关注“美术生好帮手” 即刻一键查询
全国50万美术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公共微信服务平台 一键查看全国各省统考及各院校艺术专业招考信息陪你奋战艺考,助你完美收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