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考网

艺术走入批量生产模式 艺术教育出现泡沫
2013-09-16 来源:  浏览:0

“学生被艺术是艺术泡沫泛滥的表征”

——访著名画家、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曹明冉

燕赵都市报(以下简称“燕”):近年来,全国艺考大热,每年艺考学生逾百万人,山东一省便有十几万人,各类招生机构都鼓动那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艺术、闯名校,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

曹明冉(以下简称“曹”):全民都来学艺术,增强艺术素养是好事。单纯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出发,孩子文化课成绩不好,又想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可能是个捷径。但是,全国每年100多万学生参加艺考,都想当艺术家,这是一个泡沫。经济有泡沫,艺术也存在泡沫。

我在大学从教20多年,经常有学生家长找我,说孩子功课不好,想参加艺考。我听了很气愤,这是一种误导,这是对艺术的贬低和亵渎。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和文化修养是不分家的。就拿我的经历来说,因家庭出身不好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后来自学文化,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文化功底的提高,难以突破绘画上的平台。家长们的心态,仅仅是为了孩子得到一张毕业文凭而已。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这文凭就是废纸一张。

:艺考热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各种培训班、考前冲刺班风生水起,大多数艺考生在考前都要费尽心机选择考前集训班,这些考前集训对考生是否有帮助?

:我也有学生在考前集训班上淘金。说到底,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产物,它确实能让考生掌握一些应付专业课考试的技巧,考生即使是白纸一张,通过技术层面的辅导和机械教条的练习,大多数也能达到高校的录取标准。当然,这和我们的考试选拔制度有关系,我们的考试就考素描、色彩那几种,难以发现学生真正的创作能力,而且我们搞集中阅卷,一组老师要在数天内看几万张作品,容易产生阅卷疲劳。我参加过高考(微博)阅卷,在那里看两个小时,把卷子分一类二类三类,就有些受不了。阅卷的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更别说你去发现好苗子了。

我想告诉考生的是,艺术不是速成的,好比树木,速生就会造成质地不紧密,甚至会留下一些毛病。爱好艺术的考生应该注意基本功的训练。

:国内艺术考试市场培训红红火火,个别培训机构还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有需求才有市场,考生该不该选择冲刺班?你怎么看待这股培训热?

:我不主张考生去选择冲刺班。考前冲刺本来就是一项急功近利的产物,艺术高考培训热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社会的浮躁心态,家长们看到捷径就走,一些艺术类高校自己办了一些培训班,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你现在让他过了应试关,将来不喜好艺术或不具备学习艺术的潜质,有可能造成一生的痛苦。

:目前国内的少儿艺术培训也相当红火,有人认为孩子早期的艺术教育与熏陶很重要,家长应该怎样因势利导?我们的早期艺术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

:我的体会是,什么年龄办什么事,不要讲超常规,那是不科学的。其实只需要教会孩子审美的基本能力,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感知事物。有人说兴趣是引导出来的,不尽然,艺术进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有一定的天赋,就好比高粱能够酿酒,小麦磨成面粉能够蒸馒头一样,什么材料催化什么物质。现在我们的早期艺术教育很可怕,小小年纪就被家长逼着学琴、学画,还过级,有的孩子才3岁就要背会多少首唐诗,那是对孩子童年的无端剥夺。很多只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这种心态和强迫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学艺术考个名牌大学一样,过级的证书和大学文凭说明不了什么,更代表不了你的艺术底蕴,只是让家长颜面有光罢了。

现在的早期艺术教育还有另一个问题,孩子不能通过正常的学习得到艺术滋养,比如美术、音乐,大多数孩子读完小学都扑到升学考试上去,而从幼儿园开始,这些本来应该是正常的艺术学习,都变成了各种课外兴趣班,你得掏钱去上,这是一种扭曲的不正常现象。

目前的艺术教育的确是出现了泡沫

:艺考包含了诸多家长意愿,功利色彩浓厚,有人说现在的艺术院校出匠人,不出大家。那么,艺术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大家呢?

:据我了解,90%以上的艺考生都是遵从了家长的意愿,他们对自身条件和今后的道路并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

现在是有这个现象,学艺术的人很多,但艺术家却越来越少,考生多了,画得好的人却越来越少,业界公认的艺术家基本上是前20年培养出来的。艺术家虽然不一定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但我们目前的艺术教育的确出现了泡沫。

我认为,艺术家的形成过程好比酿酒一样,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从事艺术的人固然需要极大的吃苦耐劳精神,需要有耐力耐性,要有毅力恒心,你的社会阅历、文化修养都在其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这些了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少一步都不行。

:学生们参加艺考,选择院校和专业是否存在较大盲目性?

:是的,他们选择院校很盲目,不了解学校和专业,考学盲目,入学茫然。

多年前,有位家长拿着孩子的习作找我,说孩子成绩不好,但画得不错,问可不可以学美术,我看了他的画作,觉得在艺术思维上欠缺太多,建议他学设计装修。现在,这个孩子长大了,把自己的装饰公司开得很成功。如果他学美术,可能就废了,不客气说,现在哪个县没有200名美术专业的学生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靠艺术吃饭很难,独生子女们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慎,买单的可能还是家长。你不能光看通过考前冲刺过了这个阶段,要冷静思考,拿到毕业证才20多岁,以后的路怎么走?

:艺考生们在冲刺时往往把文化和艺术课对立起来,难以兼顾调和,艺术院校选拔学生时,在“重艺轻文”和“重文轻艺”之间如何取舍?

:以前大学招生都是艺术家自己说了算,发现不错的苗子,可以主动收他做弟子,弟子也可以选择老师。现在的考生鱼龙混杂,很难从卷面上看出天赋。但一个文化课只能考200多分的学生,我基本上可以断言他在艺术上也会成为矮子。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文、艺是不分家的。比如你画中国画,要深入中国文化的精髓,靠快餐式地培训永远只能站在技艺的表层。

艺术走入批量生产的大众化教育模式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开疆拓土,开办了众多艺术类专业,这些新挤入艺术教育领域的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有何不足?艺术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艺术教育原来是走注重创新的小众精英化教育模式,现在走入了批量生产的大众化教育模式。

原来,一名老师带几名学生,最多时也不过10来名,现在一个班小则几十人,多则百余人,门槛低了,招来的学生良莠不齐。我看到一些学生的习作后非常着急,这样的功底将来怎样靠艺术生存?研究生也是如此,有时想去找找苗子,研究生班转一圈,愣是找不到艺术功底符合心理预期的。

稀缺才会成为艺术,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特别是对天赋要求较高,而大部分人并不具备成为艺术家的潜质,所以艺术教育天然就是“精英化教育”。现在一个班这么多人上课,一门专业课的授课时间为二到三周,通常是老师还叫不清学生的名字,这门课就结束了,无法发掘真正有天赋的人,更别说像从前那样替学生改画,手把手的传帮带了。

据我了解,那些后来挤入艺术教育领域的院校,其专业课师资不是一般的匮乏,往往到了“老师不够、专业课不够,用微积分来凑”的地步,有的干脆放羊让学生自习,为数不多的专业课老师艺术功底也欠深厚。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艺术营养缺乏症,这样的学生一代代培养出来,将形成恶性循环。

:与艺考热相伴的是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竞争压力大,理想和现实存在落差,艺考热是否需要降温?艺术生们的出路在哪里?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漂着的绘画作者有30万人,唱歌的有十几万人,这都是一届届毕业生沉淀下来的。艺术这行是金字塔结构,光鲜的仅仅是塔尖上的一小部分人。老师没有精力照看这么多学生,况且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培训速成而来,想管也有心无力。这是一种低质量的艺术教育,说白了就是艺术的虚假繁荣,吃艺术大锅饭。

我认为艺考应当降温,家长和学生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认真想清楚,热爱、天赋、毅力、恒心,一样都不能少。大部分学生不具备靠艺术生存的能力,而社会对低端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有限。艺术的价值在于经典,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办不到的,现在看来,艺术生们的尴尬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艺术生花费大,承受双重压力,数万元巨额投入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回报,怎样看待这种负面反馈?在农村,一些孩子被培训机构的宣传所击中,被艺术后当如何?有人认为艺术是有钱人玩的,艺术是否贫困生的一条出路?曹:这种负面反馈未尝不是好事,表明学历热快过去了,在这一行只能靠真能力生存。说艺术是有钱人玩的,不尽然,贫困生如果有天赋,有韧性,可以尝试走这条道路,艺术家需要洗尽铅华、千锤百炼,老师只能交给你一把钥匙,能否打开艺术之门全靠自己。追求艺术的同时,得先保证自己能吃上饭,在此基础上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 中国美术高考网第一大网MKao美考网——每日第1时间为您倾心报道 >

近期美术高考热点:2013高考信息美术高考网美术培训中国美术高考网

扫码关注“美术生好帮手” 即刻一键查询
全国50万美术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公共微信服务平台 一键查看全国各省统考及各院校艺术专业招考信息陪你奋战艺考,助你完美收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