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考网

警惕美术高考八大误区
2014-06-09 来源:  浏览:0


  误区一:学美术是一条高考“捷径”。

  勘误:许多家长和考生都普遍存在这一误解,以为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较低,考起来更为容易。其实,艺术类考生高考需要过两个门槛,艺术加试是第一个,文化课是第二个,也就是过了第一个门槛之后,还要文化课过线,然后才能根据艺术加试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而且近年来美术考生不断增加,美术高考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从近年来的高考情况看,与普通高校的招生比例相比,美术专业考生的录取比例更小,招收“综合素质”高的美术考生已成为新的择生重点。

  误区二:报考志愿过高,只选择“央美”、“鲁美”等纯艺术学校。

  勘误:许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只盯着八大美院,的确,这些艺术院校的专业水平非常高,是大多数美术考生的志愿和理想。但是,专门的艺术学院对专业水平要求也非常高,而且招生人数有限。只有少量的艺术学院全国招生,比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对全国各省市招生名额分配均等;而像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大部分的招生名额都在本省,只对外省只有10%的招生名额。所以考生在高考时,要正确衡量自己的专业水平,合理填报志愿。

  误区三:对设计类专业重视不够,了解不够。

  勘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比各种绘画专业,不同门类的设计专业有着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各高校纷纷成立各种设计专业,比如研究产品造型的工业设计;研究室内外环境的环境设计;研究城市整体形象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广告、标识的视觉传达设计等等。这些专业的招生人数较多,而且毕业以后有着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误区四:只要进了理想的大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

  勘误:现今社会对个人实际能力比出身名校更为重视,各高校的侧重点不一样,选择一个正确的专业比一个所谓“名校”更加重要,一些普通院校某一专业的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可能更强。而且,随着各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纷纷成立,他们更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更广泛的学科体系的会让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广博,发展前景也更宽泛。

  误区五:盲目报考,没有针对性

  勘误:因为各大院校美术加试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3月份,所以多数考生往往不分主次,没有重点,广泛报考。其实,各个高校的考试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各个专业的倾向性不同,考试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比如设计专业的考试就更偏向于设计素描,而且色彩成绩一般也要求较高,并加试设计基础;师范类院校则要求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而且报考不同的设计专业,也要专门训练这一专业的设计基础,比如室内设计效果图或者产品设计效果图等。所以考生一定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准备考试。

  误区六:各地市考生消息闭塞,不流通。

  勘误:考生要尽量多走出去看一看,有一些地方性培训班老师是纯艺术出身,个人风格强烈,不适合参加考试,也不能指导考生设计基础练习。考生要在考前尽量多了解各高校的不同风格和各地考生不同水平,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误区七:被社会上功利性色彩浓厚的一些培训班的虚假广告所迷惑

  勘误:众多的美术专业考生此时又在紧张训练专业以待考试,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把文化课暂时停下来外出进行专业强化训练。社会上花样翻新的培训班非常多,有些打着“一个月解决头像”“30天搞定色彩”等速成的幌子,升学心切的同学们非常容易被这些广告所欺骗。其实,任何功课的学习都是有规律的,不存在“一口吃个胖子”的可能,必须掌握规律,循序渐进。主要把握三点:其一,择师;其二,择己;其三,择地。一位好的专业老师可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好教师在教学上有着科学的方法,成功的经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所谓“修行靠自身”。不要迷信老师的能力,放任了自己。外在的条件再好,自身不去钻研、努力,也会无所获。再有就是地域优势也要紧。在专业学习培训择地上最好采取距考点就近原则。对考试环境有所熟悉,不至于考试时心理上产生陌生、紧张、怯场。同时也减免了同学们一些来回住复奔波等不必要的精神上与经济上的消耗。保障考前养精蓄锐,才能考出一个好的心情。

  误区八:美术考试有黑幕,有部分优秀试卷埋没。

  勘误:美术考试评分制度非常严格,每个评分小组都由不同院校的专业老师共同组成,同时阅卷,评价认真。真正高水平的试卷,一定会得到较高的分数。考生不要因为有个别的不公正现象存在,就放弃自身的努力。

相关阅读:美术培训  全国美术院校  北京美术培训  美术专业解读

扫码关注“美术生好帮手” 即刻一键查询
全国50万美术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公共微信服务平台 一键查看全国各省统考及各院校艺术专业招考信息陪你奋战艺考,助你完美收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