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半个月了,许多家长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给周末放假的孩子“充电”,参加音乐、美术之类的培训辅导。教育专家表示,此举可以理解但不可取,要避免那种盲目“地毯式”的报班,应尽可能保持孩子的童真,让其自由成长发展,家长在大方向上把好关即可。
“我给孙子报了上午8点的钢琴班,还可以报9点40分开始的美术班吗?”“可以啊,中间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是记者在一家专门开展青少年艺术培训的机构听到的一番对话。
记者在市内某大型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上了解到,该机构的培训内容包括声乐、美术、节目主持等16个大项,一个大项里又包含许多不同的层次,比如思维训练里就包含7个层次12个班级,每班人数高达55人。通过宣传手册,记者发现许多指导老师在周末两天里几乎是全天候辅导,加之正常的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真的很让人怀疑培训效果。
针对这种现象,记者采访了在教育行业工作了25年的船山实验小学校长刘敏。刘敏认为,这种“地毯式”报班完全没有必要,最终还有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健康。因为考试的存在,中小学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只有在孩子可以轻松应对文化课程学习、身体条件也允许的情况下,家长才应该考虑报1到2个符合孩子兴趣爱好的课外特长培训班。家长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摒弃攀比和虚荣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强迫孩子参加一些不感兴趣或没有基本潜质条件的课外特长培训项目。
同时,刘敏建议,个人的成功、成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长与其把孩子送到培训班里长时间泡着,不如加强两代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多一些心智和感恩教育,尽可能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保持孩子的那份童真。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多参加一些篮球、羽毛球之类的运动锻炼,以便增强体质,为以后可能存在的高负荷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首页 | 院校库 | 官微入口 | 报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