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肉眼无法穿越千山万水,那么爱心与责任却是可以跨越万水千山,直达人心的有力武器。自2007年始,天津美术
学院赴滇研究生支教团已经连续三届,10位满怀激情的大
学生肩负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天津
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的担子,怀揣着梦想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大理南涧县,用他们的热情和真诚谱写着人生最绚烂的篇章,用无私的爱心,为大山深处的孩子点燃一盏盏希望的明灯。
王莎、韩金山、董薇、汪延斌、宗书召、张晶晶、崔蕾、白光、肖金志、潘森这十个名字,响彻南涧县8个乡镇32个村委会80多个自然村30余所村小学,在南涧学生心中不仅是学习的榜样,更是一种理想的召唤。他们改变了天津与南涧的地域之遥,让一北一南、天各一方的两个地方从此不再陌生……
刚刚大学毕业的支教团成员无一不是在学期间品学兼优、
专业突出的学习尖子、学生骨干,在保送研究生的时候,他们也同样义无反顾地暂停求学之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美好的梦想,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开始艰辛的支教之路。面对南涧落后的教育现状,每位支教成员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
教学和生活中,支教团成员们始终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竭尽全力、跋山涉水,走进他们,帮助他们。首届支教团成员汪延斌,负责7个班美术课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全校20多名美术特长生的辅导工作。针对当地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的情况,他利用多
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努力将课程讲授得既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美术理论,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为辅导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他还对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进行专门补课,经常是忙碌到每天凌晨,回到
宿舍后也不会马上休息,而是坚持着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后两届支教团中的张晶晶和白光则是孩子们的爱心姐姐和知心哥哥。作为“视觉中国”
评选的“新锐100
设计师”,张晶晶创作了许多活泼可爱的洋果子娃娃,她把手中的笔记本电脑作为教学中的流动黑板,向孩子们讲述她的创作体会,引导孩子们开动脑筋、开阔思路。白光则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吃喝相伴,快乐相随,分享着自己成长的艰难路程,给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2008至2010三年的云南省
美术高考中,当地
艺术考生专业上线率均达到了100%,并一直保持着上线人数居大理州各县市之首的骄人成绩,在南涧美术教育历史上写下了靓丽的一笔。他们辅导的学生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纷纷踏入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四川
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
与此同时,南涧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支教学生初尝了大城市里几乎无所触及的别样滋味,也不断磨砺着他们的意志。在南涧县一中,提供给支教学生的宿舍异常简陋,每逢雨天,狭小的宿舍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水塘;而每天走上十多公里山路也成了每届支教团的“家常便饭”……当地艰苦的生活
条件、辛辣的饮食习惯等等无一例外考验着他们。面对困难,柔弱的他们变得愈发坚强。她们不但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相反,艰苦的生活环境更触动了他们为南涧教育事业倾情奉献的心弦。
在支教的过程中,三届成员无不被当地艰难的生活状况所触动,作为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在国家中西部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怎样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们了解西部,帮助西部,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对南涧最深切、最真挚的情谊。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山区孩子的生活现状,第一届支教团成员共同发起了“红豆计划”,通过网络向全社会介绍南涧贫困的生活条件和艰难的教育条件,征集社会慈善人士的捐助,号召更多有爱心的人能够加入支教西部的队伍中去。宗书召等第二届支教队员在工作之余走访当地那些那些贫困村落或是贫困小学,通过调研找到亟需帮助的孩子乡下做调研,将自己和全社会的关爱传递给他们。第三届支教团建立了助学档案,在网络上发起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献爱心伴成长”的助学倡议,开设了以“让孩子健康成、让孩子有床可睡”为主题的爱心义拍公益活动,为贫困小学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
三年来,
天津美术学院支教团的队员们通过各种方式,先后为南涧筹集到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安徽、山西、广东、深圳等多个地区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助学捐款近8万元,助困衣物10000多件,书籍2000多册,文具1200多套,有近5300名学生受益。
在三年的支教工作中,
天津美术学院支教团的10名队员还帮助当地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如“玉皇阁”壁画设计及制作、设计校徽、校服、制作学校宣传图文,与地方法院、司法部门共同举办“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志愿者与大家面对成长”心理健康讲座、辅导老年大学……等等。他们热心为彝乡人民服务,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他们谁也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流水教师’,而是用主人翁的意识,以主人翁的行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给南涧许多贫困家庭带来希望,给学校带来新的思想和
理念,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南涧县一中校长这样评价了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工作。如果说肉眼无法穿越千山万水,那么爱心与责任却是可以跨越万水千山,直达人心的有力武器。自2007年始,天津美术
学院赴滇研究生支教团已经连续三届,10位满怀激情的大
学生肩负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的担子,怀揣着梦想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大理南涧县,用他们的热情和真诚谱写着人生最绚烂的篇章,用无私的爱心,为大山深处的孩子点燃一盏盏希望的明灯。
王莎、韩金山、董薇、汪延斌、宗书召、张晶晶、崔蕾、白光、肖金志、潘森这十个名字,响彻南涧县8个乡镇32个村委会80多个自然村30余所村小学,在南涧学生心中不仅是学习的榜样,更是一种理想的召唤。他们改变了天津与南涧的地域之遥,让一北一南、天各一方的两个地方从此不再陌生……
刚刚大学毕业的支教团成员无一不是在学期间品学兼优、
专业突出的学习尖子、学生骨干,在保送研究生的时候,他们也同样义无反顾地暂停求学之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美好的梦想,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开始艰辛的支教之路。面对南涧落后的教育现状,每位支教成员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
教学和生活中,支教团成员们始终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竭尽全力、跋山涉水,走进他们,帮助他们。首届支教团成员汪延斌,负责7个班美术课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全校20多名美术特长生的辅导工作。针对当地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的情况,他利用多
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努力将课程讲授得既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美术理论,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为辅导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他还对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进行专门补课,经常是忙碌到每天凌晨,回到
宿舍后也不会马上休息,而是坚持着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后两届支教团中的张晶晶和白光则是孩子们的爱心姐姐和知心哥哥。作为“视觉中国”
评选的“新锐100
设计师”,张晶晶创作了许多活泼可爱的洋果子娃娃,她把手中的笔记本电脑作为教学中的流动黑板,向孩子们讲述她的创作体会,引导孩子们开动脑筋、开阔思路。白光则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吃喝相伴,快乐相随,分享着自己成长的艰难路程,给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2008至2010三年的云南省
美术高考中,当地
艺术考生专业上线率均达到了100%,并一直保持着上线人数居大理州各县市之首的骄人成绩,在南涧美术教育历史上写下了靓丽的一笔。他们辅导的学生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纷纷踏入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
与此同时,南涧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支教学生初尝了大城市里几乎无所触及的别样滋味,也不断磨砺着他们的意志。在南涧县一中,提供给支教学生的宿舍异常简陋,每逢雨天,狭小的宿舍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水塘;而每天走上十多公里山路也成了每届支教团的“家常便饭”……当地艰苦的生活
条件、辛辣的饮食习惯等等无一例外考验着他们。面对困难,柔弱的他们变得愈发坚强。她们不但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相反,艰苦的生活环境更触动了他们为南涧教育事业倾情奉献的心弦。
在支教的过程中,三届成员无不被当地艰难的生活状况所触动,作为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在国家中西部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怎样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们了解西部,帮助西部,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对南涧最深切、最真挚的情谊。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山区孩子的生活现状,第一届支教团成员共同发起了“红豆计划”,通过网络向全社会介绍南涧贫困的生活条件和艰难的教育条件,征集社会慈善人士的捐助,号召更多有爱心的人能够加入支教西部的队伍中去。宗书召等第二届支教队员在工作之余走访当地那些那些贫困村落或是贫困小学,通过调研找到亟需帮助的孩子乡下做调研,将自己和全社会的关爱传递给他们。第三届支教团建立了助学档案,在网络上发起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献爱心伴成长”的助学倡议,开设了以“让孩子健康成、让孩子有床可睡”为主题的爱心义拍公益活动,为贫困小学建立起了爱心图书室。
三年来,天津美术学院支教团的队员们通过各种方式,先后为南涧筹集到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安徽、山西、广东、深圳等多个地区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助学捐款近8万元,助困衣物10000多件,书籍2000多册,文具1200多套,有近5300名学生受益。
在三年的支教工作中,天津美术学院支教团的10名队员还帮助当地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如“玉皇阁”壁画设计及制作、设计校徽、校服、制作学校宣传图文,与地方法院、司法部门共同举办“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志愿者与大家面对成长”心理健康讲座、辅导老年大学……等等。他们热心为彝乡人民服务,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他们谁也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流水教师’,而是用主人翁的意识,以主人翁的行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给南涧许多贫困家庭带来希望,给学校带来新的思想和
理念,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南涧县一中校长这样评价了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