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是中国传媒大学针对参加2019年艺考学生和家长的校园开放日,尽管北京的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但是仍阻挡不住考生和家长们的热情,一大早,许多学生和家长赶到学校,听取招生宣讲,进行艺考咨询。据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闫磊凡介绍,到目前为止,参加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报名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人。
据了解,11月28日,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并于当天启动报名程序。学校官方微信以《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艺考重大改革,八大变化你必须知道》为题,对2019年艺考的重要变化进行了突出报道。这些变化包括:初试报名时间从2018年11月28日开始,12月23日截止;初试时间提前至2019年1月1日;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初试环节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初试科目增加“文史哲”类别;复试统一在北京举行,京外不再设置复试考点;适当增加符合时代特色和要求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为专业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开设“绿色通道”;采取三种录取办法为各类优秀考生护航。
这些重磅信息一经推出,迅速引发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到10个小时,该条微信阅读量即达到了10万+。百余家社会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转发报道,改革举措获得了广泛关注。
考生的闻讯而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这次艺考改革的社会影响力。为此,记者在校园开放日专程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发言人、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作平,请他对学校2019年艺考的变化进行解读。
陈作平介绍说,中国传媒大学这次艺考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到考试时间、考点设置、考试内容、专业调整、评价标准、录取办法、培养方式等多方面。这是学校在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的基础上,广泛调研、周密设计、稳步实施,对艺考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在考试时间上,将初试与复试分开,初试提前至2019年元旦,复试安排在春节以后,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避开春运高峰,减轻考生及家长精力、时间和费用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从容准备,安心考试。在考试地点上,初试在全国设置11个考点,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便于就近参加考试;复试统一集中到北京考点,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标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再比如专业设置调整,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符合时代特色和要求的艺术类专业和专业方向,像环境设计专业(光影空间艺术方向)和摄影专业等,专业总数由2018年的19个增加到2019年的23个。专业增加了,招生人数也随之增加,为更多的优秀考生提供了实现大学梦想的机会。
陈作平介绍说,如果说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的调整主要是着眼于使考试更科学、更合理、更便利的话,那么考试内容、考试手段、录取办法上的改革则是深层次的改革,是学校着眼于艺术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让艺术类招生考试与培养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因而也是更深层次的改革举措。具体来说,在考试内容改革方面,自2019年起要求所有考生无论报考何种专业,均须在初试环节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同时,初试在原有语数英考试类别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史哲类别,这是因为语数英高考时学生还要考,增加文史哲类别是考虑到艺术创作与文史哲联系非常紧密,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增加文史哲类别可以让考生多一个自主选项,不仅有利于考生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也有利于引导考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谈到开设“绿色通道”时,陈作平介绍说,这是在各项改革举措中最具突破性的改革。学校为专业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开设“绿色通道”,并在录取环节增加了按专业排名录取方式,通过实行多种录取办法,让真心热爱艺术、真正优秀的考生敢于报考,让真正具有培养潜质的各类考生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得以最终录取。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不同于普通类专业,对考生的艺术素养要求突出,专业培养也有其自身规律,不能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实际,允许报考部分专业的考生在初试期间提交作品,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对作品进行评级,根据不同等级对考生进行奖优罚劣。比如,经学校艺术类招生考试专家委员会认定,作品被评定为“优秀”的考生,无论其文化素养基础初试成绩如何,都能够进入复试;作品被评定为“良好”的考生,对其所报专业初试合格标准下调10%;而经学校艺术类招生考试专家委员会认定,作品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考生,对其所报专业初试合格标准上调5%。这项改革举措直接触及到艺术类人才选拔评价的标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革风向标的作用。
在谈到这次改革的社会意义时,陈作平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考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国家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增加学生选择权、自主权;强调要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拥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流学科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中国传媒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承担着培养优秀艺术教育者、创作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责任,这次艺考改革体现了学校的责任担当,学校愿意先行先试,通过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实践,探索高等教育艺术类本科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特别是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做出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这次艺考改革的力度很大,陈作平介绍说,改革的魄力来源于学校对国家高考改革政策的深刻把握,来源于对培养时代新人责任使命的自觉担当,来源于对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切了解。学校下大力气实施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这次改革既是对党和国家关于高考改革精神要求的贯彻落实,又是对广大考生及家长对艺术类高等教育更高需求、更多期待的顺应,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陈作平最后介绍说,中国传媒大学这次艺考改革也是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对深入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四个一批”(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规划设计一批)和本科教育“五个一流工程”(一流生源、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毕业生)的具体落实。实际上,学校的改革没有仅限于招生考试环节,对于录取的优秀艺术类学生,学校教务部门专门设立了“优质生源培养科”,对其进行跟踪培养,在艺术类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工作要求。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探索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探索实行艺术类拔尖人才本硕博连读等措施,通过系列改革全面提高艺术类招生考试的科学性、实效性,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水平。
首页 | 院校库 | 官微入口 | 报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