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考网

家长三道难解的高考题
2014-07-16 来源:  浏览:0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高考不仅绷紧了学子的神经,也牵动着父母的心。买补品、请补习老师、想方设法勉励孩子、宽慰孩子……高考生的父母绞尽脑汁,为孩子能在 “人生紧要关头”超常发挥竭尽全力做好幕后工作。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当父母不容易,当高考生的父母更不容易,高考考的不仅是孩子,考的也是父母。”

      第一道考题:有没有钱?

      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家有高考生,经济是基础,请补习老师,要钱;给孩子买参考书,要钱;买营养品,要钱;孩子有点感冒中暑、要钱;高考那三天,钱更是哗哗地流。

      为了让孩子学好学科知识,许多家长给孩子请了家教老师。以湖南省长沙市家教市场来看,高中家教一个小时25元,这是在校大学生家教的价格,如果请老师辅导高中课程,80元到150元一小时不等。以高三一年计算,一个孩子一个星期上两次课,每次两个小时,100元,每月400元,如果暑假也按这种频率上课,一年4800元。到了毕业班,孩子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补课,补课费每次要收几百元,高三一年加起来也要几千元。

      高考期间,学生们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多,食欲往往不佳,再加上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因此“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唯恐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影响临场发挥,考不出好成绩。于是,高考生父母在给孩子食补的同时,还买一些营养品给孩子进补,如脑轻松、三肋浆、洋参含片等等,资费不菲。

      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父母千方百计为孩子上大学铺路,方法之一是送孩子去学美术、音乐,以艺术生身份进入大学。彭思艺是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名高三学生,高一那年,父母就送她去学画,一周2次,一年下来,花费上万,为了迎接艺术生的加试,父母在艺术考试前特别为她报了一个美术培训班,两个月,缴费3000元。

      此外,孩子的生活费用开支也特别大,交通加上孩子的零花钱、手机通信费、偶尔与同学聚餐,以及购买零食、服装等费用,每个月在800元左右。高考三天,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迎接考试,有的父母预定的士送孩子上考场,有的父母早早地在考场附近给孩子定了高档酒店。高考过后、谢师宴、散伙饭……难怪彭妈妈苦笑着说:“我是一名大学老师、孩子她爸是公务员,我们俩的工资基本全花在她身上了。”

      第二道考题:有没有权?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的报道引发了各界的关注。报道称,浙江绍兴一中2009年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13名考生的家长是地方权势人物,其余6名全是教师子女。且不说本新闻的对与错,但不可否认,为了增加孩子考试的胜算,有一部分父母钻高考加分政策的漏洞,希望通过父辈一定的权利和金钱为孩子增加筹码。

      第三道考题:心理素质好不好?

      高考临近,考生心情焦虑紧张,当家长的一点儿也不轻松。看着那模拟考试一场接一场,家长的心也随着孩子的成绩上下起伏。考好了,怕孩子骄傲,不思进取;考砸了,害怕孩子一蹶不振。孩子心情的一个波动,父母就要兼作孩子的心理医生。如果说多了,孩子一句“你烦不烦”,把你呛得半死,你还不能发作,怕他有阴影。

      社会赋予了人很多的角色。父母在家是孩子的家长,在外是公司的员工。家里有个高考生,就要多点精力给孩子,不敢出差了,加班少了,工作上的事情做得也没那么精细了,老板当然不高兴了。更重要的是,许多家长的紧张和不安不敢表露出来。在公司,不敢表露,这是职场大忌,回家了,想发个牢骚,怕给孩子造成负担。听说彭思艺上次模拟考试成绩下降了,彭妈妈请了半天假和孩子班主任沟通,当听到彭思艺最近不听课的时候,她气得想把女儿训一顿,但想到孩子要临考,话到嘴边又变软了。高考三天,彭妈妈一个月前就请了假准备去陪考。“高考就一次,我怎么能不去呢?我的工作请假比较方便,楼下的李姐在一家报社工作,请了几次都没批准。”

      关心高考的不只父母。周围的人见了面,差不多都会打听打听,热心地询问几句。这关怀、关心对家长来说,有时也成了无形的压力。难怪有家长抱怨“要崩溃了”。

      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扫码关注“美术生好帮手” 即刻一键查询
全国50万美术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公共微信服务平台 一键查看全国各省统考及各院校艺术专业招考信息陪你奋战艺考,助你完美收官!

相关推荐